民间信仰活动石雕伯公庙的重修源自社会的变化,信仰在从民国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间信仰活动的空间被限度地压缩了,因为对新的社会秩序的理想追求,使民间信仰成为落后的象征,而这与社会建设是不相匹配的。中国民间对庙宇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仍然与其它有着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把具有特定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庙宇视为文物,这与传统对民间大理石土地神庙的加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此民间庙宇在疾风暴雨式的变革浪潮中所拥有的生存空间仍然是非常有限的,那些在民间社会中有着广泛信众的神祇与庙宇已经随着一波波的“破除迷信”浪潮而销声匿迹。而从作为民间信仰活动得以展开的地方到作为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文物,那些幸存下来的大理石伯公庙, 石头土地庙,石雕山神庙实际上已经与信众发生直接的联系了,其社会生命伴随着新的社会秩序的营造而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仰复兴是为民间庙宇的重修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已,甚至得益于庙宇的重修,从社会环境和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庙宇不可避免地处于流动的历史进程之中,并面临着不同社会力量的考验与冲击,从而使其社会性融入了更多的生命因子。不同的历史与社会条件使石材土地公庙的存在与延续如同人生的历程一样,在经历各种生活体验的被赋予了不同的生命色彩。